在持续多年的“艺考热”强劲推动下,我国艺术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高速增长期,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外,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因此,破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率”转向培养“就业力”,形成以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体系。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能否适应职业和就业竞争是这种能力的衡量标准。一般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第二是综合能力,包括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第三是职业能力,包括职业规划能力、求职能力等。为此,必须立足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选择和构建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缺失与不足。首先,主要是在专业能力培养环节上,某些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与人才出口不匹配。其次,是在综合能力培养环节上,各艺术专业院校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理念还不明确。最后,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环节上,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设计缺乏规划,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理性思考与目标诉求;学院为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中,有些仅停留在求职技巧和就业政策的指导上,缺乏针对性强、贯穿大学4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训练。以上这些因素,都束缚着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思考。第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各部门应树立“以学生就业力”为导向的育人意识,密切关注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在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及时作出改革,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就业力培养的内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优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结构。大力推动艺术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突出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第三,改进方法、创新形式,健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结合企业需求,开发“就业能力模型”等就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具,强化对用人主体发展所需能力的调查,为调整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开展高水平、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