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用事业单位开刀 派遣存风险
——太原红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由于国家编制管理的严格性,劳务派遣人员大量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群人。然而,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涉密、执法单位,过多过滥使用劳务派遣工,潜藏三大风险。
一是加剧由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社会心理落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臧旭恒等专家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劳务派遣人员受身份限制,成为单位“好用好管好退”的编外人员,与正式职工相比,面临心理归属、福利待遇、职级晋升等多方面尴尬。
不少劳务派遣人员表示,在单位,他们活没少干,甚至干得更多,仅仅由于身份差别,获得的工资待遇与正式员工有较大差别。一些劳务派遣身份的辅警告诉记者,他们在平常工作中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协助民警抓捕坏人时经常冲在前头,拿的却只是正式民警的零头,这让他们心里有些“抹不直”。
二是存在泄密、滥用执法权、滋生腐败等风险。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机关单位从事文秘、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没有经过保密培训就接触涉密信息。有关专家表示,不少机关单位对劳务派遣工疏于培训管理,却随意将敏感信息交给其处理,这种做法隐患极大。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春光等专家认为,劳务派遣人员的社会保障、薪酬待遇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人可能就会带着负面情绪工作,难保不出现“损公肥私”、泄密、腐败等行为。
此外,如果把关不严,将导致“法盲执法”乃至“文盲执法”等现象的出现。现实中,一些辅警、协管等参与到执法活动中,一旦越位越权执法,将极大损害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三是可能影响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发展质量。专家认为,教育、卫生等一些重要岗位过度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可能带来隐性危害。一位专家感叹,以高校为例,如果大批从事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都是低待遇、低保障、没有归属感和缺乏安全感的派遣工,可能会对国家教育事业和文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完善“过渡”路径 防止“高端”滥用
贵阳、南通等地劳动部门干部认为,劳务派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用工形式,在国外也不同程度存在。在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劳务派遣机构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劳动者的“依靠”,并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临时性用工难题,但滥用则会带来弊端。
贵阳市人社局工资福利处副调研员李东风认为,在劳务派遣短期无法消除的情况下,需逐步完善“过渡路径”,缩小工资和福利保障差距,进一步向“同工同酬”靠拢,减少社会不公。
部分专家建议,在对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底的基础上,对机关事业单位违法、违规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进行整改。尽快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细化劳务派遣的范围,严格规定不得实行劳务派遣的行业、工种。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将一些部门的富余编制调整补充给紧缺部门,必要时根据需要适度增加编制。
同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建立劳务派遣准入制度,规范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劳务派遣机构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或者向监管部门交付一定数额的风险保障金,必要时监管部门可以从中先行垫付职工的工资和各项社会保障费用。
此外,机关单位可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缓解编制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对于部分由派遣员工能独立完成的社会事务,可从机关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交由社会中介机构管理。
集团总部:胡经理
联系电话:0351-2773828 18635148479
集团总部地址:
联系电话:0351-5686108 15364615581
公司地址: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A座334室
|